I am LAZY bones? AN ancient AND boring SITE

2008年 05月 的归档

汗一个。。。

我的ubuntu 8.04:
$ zgrep “The.*Release” /usr/share/doc/dpkg/changelog.Debian.gz
The “Good, clean fun” Release.
The “Bully’s Special Prize” Release.
The “On like Donkey Kong” Release.
The “In like Flynn” Release.
The “Maidenhead Creeping Water Plant” Release.
The “Just kidding about the God part” Release.
The “Flatulent Elm of West Ruislip” Release.
The “Or the Wabbit gets it” Release.
The “Paying off Karma at a vastly accelerated rate” Release.
The “Mysteriously Unnamed” Release.
The “Livin’ like a good boy oughta” Release.
The “Three banana strategy” Release.
The “Awh, yeah? Ripper!” Release.
The “Grab your gun and bring in the cat” Release.
The “Captain Tight-Pants” Release.
The “你他媽的天下所有的人都該死” Release.
The “Donald, where’s your troosers?” Release.
The “Let the Wookie win” Release.
The DebConf4 Release.

汗不?

mplayer的vo换成gl了

之前的配置用了 x11,因为xv有问题,没有看到图形,而gl的话,和其他的opengl程序一样,在我机器上,开着compiz的情况下会很闪。
但是后来发现用-vo gl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天然地把字幕放到黑边框里面,而且是窗口模式的话,字幕覆盖在画面上;全屏模式就优先边框处。而x11要实现这样的话,需要加个 vf=expand=0:-50:0:0:0 ,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这点我很满意gl。嘿嘿,于是就决定,在驱动完美之前(希望不会等很久),看电影的时候,暂时关闭compiz了。

更换了我的RSA key

由于一个openssl包的严重漏洞,导致我的RSA key不能用了(其实也不敢用了,据说会被猜到密码。。。),最初是登陆linuxfire.com.cn 出现了问题,之前的key不能用了。没办法,只能重新生成key了,新的公钥已经在 http://bones7456.blog.ubuntu.org.cn/about/ 了。
接下来估计有一堆服务器上的key要改了。。。唉,这种bug真要命。

加强的man

用linux,不可能不用man,鄙人认为man是linux最值得借鉴的地方之一。
但是默认情况下的man虽然很有用,但并不是很精彩,这里介绍两点,让你man更精彩。
首先,中文用户(老鸟和英文狂人除外)大多会被man里的一大片英文吓倒,你肯定希望man最好能是中文的吧,其实在ubuntu8.04下面你只要简单地安装 manpages-zh 就可以实现大多数命令的中文帮助了。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的man并不能和程序版本保持很好的同步,很多命令的man也都还是上个世纪的,所以作为参考是可以,但是需要的时候,还是的看原文的。方法是 man -a COMMAND,这样如果有中文的话,就先显示中文,按q退出之后,还会提示有其他man页,回车就能看到原文的了。
其实,你一定厌烦了man的黑白界面了吧,那我们就给点颜色,嘿嘿。基本上按照这个帖子做就可以了。

帖个效果图:
man效果图

电影相关的编码格式等知识备忘

AVI格式:
它的英文全称为Audio Video Interleaved,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它于1992年被Microsoft公司推出,随Windows3.1一起被人们所认识和熟知。所谓“音频视频交错”,就是可以将视频和音频交织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这种视频格式的优点是图像质量好,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其缺点是体积过于庞大,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压缩标准不统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高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播放不了采用早期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而低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又播放不了采用最新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些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常会出现由于视频编码问题而造成的视频不能播放或即使能够播放,但存在不能调节播放进度和播放时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用户在进行AVI格式的视频播放时遇到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下载相应的解码器来解决。

MKV格式:
MKV是Matroska的一种媒体文件, Matroska是一种新的多媒体封装格式,它可将多种不同编码的视频及16条以上不同格式的音频和不同语言的字幕流封装到一个Matroska Media文件当中。多媒体封装格式,也称多媒体容器 (Multimedia Container),它不同于DivX、 MP3这类编码格式,它只是为多媒体编码提供了一个“外壳”,常见的AVl、VOB、 MPEG格式都是属于这种类型。但这些封装格式要么结构陈旧,要么不够开放,正因为如此,才促成了Matroska这类新的多媒体封装格式的诞生。 Matroska媒体定义了三种类型的文件:MKV是视频文件,它里面可能还包含有音频和字幕;MKA是单一的音频文件,但可能有多条及多种类型的音轨;MKS是字幕文件。这三种文件以MKV最为常见。

nAVI格式:
nAVI 是newAVI的缩写,是一个名为ShadowRealm的地下组织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视频格式(与我们上面所说的AVI格式没有大联系)。它是由 Microsoft ASF压缩算法的修改而来的,但是又与下面介绍的网络影像视频中的ASF视频格式有所区别,它以牺牲原有ASF视频文件视频“流”特性为代价而通过增加帧率来大幅提高ASF视频文件的清晰度。

DV-AVI格式:
DV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Video Format,是由索尼、松下、JVC等多家厂商联合提出的一种家用数字视频格式。目前非常流行的数码摄像机就是使用这种格式记录视频数据的。它可以通过电脑的IEEE 1394端口传输视频数据到电脑,也可以将电脑中编辑好的的视频数据回录到数码摄像机中。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一般是.avi,所以也叫DV-AVI 格式。

MPEG格式:
它的英文全称为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即运动图像专家组格式,家里常看的VCD、SVCD、DVD就是这种格式。MPEG文件格式是运动图像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它采用了有损压缩方法减少运动图像中的冗余信息,说的更加明白一点就是MPEG的压缩方法依据是相邻两幅画面绝大多数是相同的,把后续图像中和前面图像有冗余的部分去除,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其最大压缩比可达到200:1)。目前MPEG格式有三个压缩标准,分别是MPEG-1、MPEG-2、和MPEG-4,另外,MPEG-7与MPEG-21仍处在研发阶段。

MPEG-1:
制定于1992年,它是针对1.5Mbps以下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编码而设计的国际标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VCD制作格式。使用MPEG-1的压缩算法,可以把一部120分钟长的电影压缩到1.2GB左右大小。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包括.mpg、.mlv、.mpe、.mpeg及VCD光盘中的.dat文件等。

MPEG-2:
制定于1994年,设计目标为高级工业标准的图像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这种格式主要应用在DVD/SVCD的制作(压缩)方面,同时在一些HDTV(高清晰电视广播)和一些高要求视频编辑、处理上面也有相当的应用。使用MPEG-2的压缩算法,可以把一部120分钟长的电影压缩到4到8GB的大小。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括.mpg、.mpe、.mpeg、.m2v及DVD光盘上的.vob文件等。

MPEG-4:
制定于1998年,MPEG-4是为了播放流式媒体的高质量视频而专门设计的,它可利用很窄的带度,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使用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目前MPEG-4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保存接近于DVD画质的小体积视频文件。另外,这种文件格式还包含了以前MPEG压缩标准所不具备的比特率的可伸缩性、动画精灵、交互性甚至版权保护等一些特殊功能。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包括.asf、.mov和DivX AVI等。

DivX格式:
这是由MPEG-4衍生出的另一种视频编码(压缩)标准,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DVDrip格式,它采用了MPEG4的压缩算法同时又综合了MPEG-4与 MP3各方面的技术,说白了就是使用DivX压缩技术对DVD盘片的视频图像进行高质量压缩,同时用MP3或AC3对音频进行压缩,然后再将视频与音频合成并加上相应的外挂字幕文件而形成的视频格式。其画质直逼DVD并且体积只有DVD的数分之一。这种编码对机器的要求也不高,所以DivX视频编码技术可以说是一种对DVD造成威胁最大的新生视频压缩格式,号称DVD杀手或DVD终结者。

MOV格式:
美国Apple公司开发的一种视频格式,默认的播放器是苹果的QuickTimePlayer。具有较高的压缩比率和较完美的视频清晰度等特点,但是其最大的特点还是跨平台性,即不仅能支持MacOS,同样也能支持Windows系列。

ASF格式:
它的英文全称为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它是微软为了和现在的Real Player竞争而推出的一种视频格式,用户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对其进行播放。由于它使用了MPEG-4的压缩算法,所以压缩率和图像的质量都很不错(高压缩率有利于视频流的传输,但图像质量肯定会的损失,所以有时候ASF格式的画面质量不如VCD是正常的)。

WMV格式:
它的英文全称为Windows Media Video,也是微软推出的一种采用独立编码方式并且可以直接在网上实时观看视频节目的文件压缩格式。WMV格式的主要优点包括:本地或网络回放、可扩充的媒体类型、部件下载、可伸缩的媒体类型、流的优先级化、多语言支持、环境独立性、丰富的流间关系以及扩展性等。

RM格式:
Real Networks公司所制定的音频视频压缩规范称为Real Media,用户可以使用RealPlayer或RealOne Player对符合RealMedia技术规范的网络音频/视频资源进行实况转播并且RealMedia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传输速率制定出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在低速率的网络上进行影像数据实时传送和播放。这种格式的另一个特点是用户使用RealPlayer或RealOne Player播放器可以在不下载音频/视频内容的条件下实现在线播放。另外,RM作为目前主流网络视频格式,它还可以通过其Real Server服务器将其它格式的视频转换成RM视频并由Real Server服务器负责对外发布和播放。RM和ASF格式可以说各有千秋,通常RM视频更柔和一些,而ASF视频则相对清晰一些。

RMVB格式:
这是一种由RM视频格式升级延伸出的新视频格式,它的先进之处在于RMVB视频格式打破了原先RM格式那种平均压缩采样的方式,在保证平均压缩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比特率资源,就是说静止和动作场面少的画面场景采用较低的编码速率,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带宽空间,而这些带宽会在出现快速运动的画面场景时被利用。这样在保证了静止画面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地提高了运动图像的画面质量,从而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之间就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另外,相对于DVDrip格式,RMVB视频也是有着较明显的优势,一部大小为700MB左右的DVD影片,如果将其转录成同样视听品质的RMVB格式,其个头最多也就400MB左右。不仅如此,这种视频格式还具有内置字幕和无需外挂插件支持等独特优点。要想播放这种视频格式,可以使用RealOne Player2.0或RealPlayer8.0加RealVideo9.0以上版本的解码器形式进行播放。

CAM和TS:
cam 通常是用数码摄像机从电影院盗录。有时会使用小三角架,但大多数时候不可能使用,所以摄像机会抖动。同时由于放摄像机的座位并非总是空的,使得有时拍摄不是水平的。如果后期剪裁很好,这很难看出,除非屏幕下方有字幕。由于声音是从摄像机自带的话筒录制,所以经常会录到观众的笑声等声音,尤其是喜剧片。因为这些因素,图象和声音质量通常都很差。但有时很幸运电影院相当空,这样会录到好一些的声音。 telesync (ts):除了使用外置的音源(一般是影院座椅上为听力不好的人设的耳机孔),telesysnc(ts) 和cam的标准是相同的。这个直接的音源并不能保证是好的音源,这是它因为受到很多背景噪音的干扰。很多时候ts是在空的影院录制,或是用专业摄像机在投影室录制,所以图象质量可能比cam好。质量的起伏可能很大,在下载前最好查看sample。以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枪版”,并且很大比例的ts是从cam 错误标记成,现在很少有人使用cam标记,大部分使用摄像机从荧幕上拍摄的影片都标以ts标记,这种版本画面质量比较差,并且有很大的背景杂音。

Telecine (TC):
使用电视电影机从胶片直接数字拷贝,其图象和声音质量应该很好,往往采用ac3声音编码,你需要ac3声音解码器才能观看。通常会使用正确的高宽比(2.35:1),但有时也有4:3的tc。这就是被大家经常误会成dvdrip的胶片版,这种版本往往出现在影片公映一个月左右,画面效果比ts版好,声音效果和真正的dvdrip无异,是推荐大家欣赏的版本。但是由于仍使用转录的方式,画面清晰度、画面发色数、对比度以及帧数方面都不如dvdrip 版。

DVDRIP的概念:
DVDrip是以其接近DVD的画质和音质,深受广大电影爱好者的喜爱。那么,什么是DVDrip呢?简单地说,所有用DVD做为片源进行重新压缩编码的文件都统称为 DVDRip,可用的压缩编码目前有很多,现在比较流行的有DivX、XviD以及最近的X264等等。因为编码的不同,所以画质也相差很大。但是,采用 DivX或者XviD编码的文件格式并不一定都是用DVD作为片源,枪版的影片或者VCD也可以转DVDRip。经过DivX、XviD或者X264技术压缩的DVDrip,只有原来DVD文件大小的几分之一左右。DVDRip核心技术分为三部分:用Mpeg4来进行视频压缩,用MP3或AC3等压缩音频,同时结合字幕播放软件来外挂字幕。其中字幕文件可以从DVD上用专门的软件截取或者自己进行后期翻译,并将其保存为诸如.sub、.ssa和.srt 等格式的字幕文件。在播放AVI文件时,外挂的字幕播放软件会配合播放文件自动工作,同时观看者还可以在外挂字幕软件中进行语言选择等多种操作。我们只要安装好相关的软件,在网络上获得DVDrip文件和相关字幕以后,就可以在硬盘上连续播放有DVD效果的影片。播放这种编码,对机器要求也不高,CPU只要300MHz以上,内存64MB,显存8MB就可以流畅地播放了。

HDTV的概念:
HDTV即High-Definition TV ,高清晰数字电视。这个概念其实可以非常简单地表达出来。所谓“数字”,是相对于原来的“模拟”而言,是指拍摄、编辑、制作、传输、接收等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所谓“高清晰”,则是相对于“标清”(标准清晰度,SDTV)而言。什么才算“高清晰”呢,目前就是三种模式:
1280×720(非交错式,场频为24、30或60),也即我们平常说的720P。
1920×1080(交错式,场频60),也即我们平常说的1080I。
1920×1080(非交错式,场频为24或30),也即我们平常说的1080P。

HDTV的视频信号采用MPEG2进行压缩,音频信号则采用AC3压缩。CHD提供的HDTV精加工作品,通常会用效果更好的DTS等音轨替代原始的AC3音轨,以求得更出色的效果;或者添加不同语言的音轨,制作成双音轨或多音轨版本。

DVD 也是采用MPEG2进行视频压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能播放DVD的软件就可以播放HDTV。因为DVD采用的MPEG2-PS格式,即MPEG2 Program Stream,主要用来存储固定时长的节目。而HDTV采用的是MPEG2-TS格式,即MPEG2 Transport Stream,是一种视频流格式,主要用于实时传送节目。因此,要播放HDTV视频源,不仅需要播放器有MPEG2-TS解码器,而且还必须有专门的 HDTV分离器。从网上下载的HDTV文件,许多是带.tp或.ts扩展名的,要播放它们,首先必须有一个支持MPEG2-TS格式的分离器 (Splitter Filter)。分离器的作用就是识别文件真正的格式,将其中的视频流、音频流数据分离出来,并发送给解码器进行解码处理。尽管DirectX里提供了 MPEG2格式分离器,但DirectX8以上的版本已取消了对TS流的支持,因此必须另外安装HDTV格式分离器方可。

HDRIP的概念:
HDRip 是HDTVRip的缩写,是用DivX/XviD/x264等MPEG4压缩技术对HDTV的视频图像进行高质量压缩,然后将视频、音频部分封装成一个.avi或.mkv文件,最后再加上外挂的字幕文件而形成的视频格式。实际上是对HDTV的2次压缩,将原来的MPEG2编码重编码为MPEG4编码。制作的HDRIP遵循严格的制作标准,尽力在文件大小和画质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通常控制在一部电影4.2GB左右,正好相当于一张DVD-R的容量,以便保存)。

HALFCD的概念:
HALFCD是 TLF论坛提出的一种新的视频封装方法的名称,也可缩写为HFCD。一部通常的电影的文件总大小约为350M,即半张CD的容量,所以称为HALFCD. 视频采用先进的X264编码技术,音频采用先进的HE-AAC+PS编码技术,某些较长的影片如超过2小时,会采用500M容量;超过3小时,采用 700M容量,以保证画面质量。 在极低的码率下可以得到非常优秀的画面。

BDRIP的概念:
BD是Blue Disk的简称,翻译成中文是“蓝光影碟”的意思。DVD的激光头现在用的是橙红色,兰光的波长更小,也就是在碟片上的聚焦点更小,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数据储存在同样大小的碟片上,这就是蓝光的基本原理了,一张碟片好像是能储存50G的内容(单面双层)。

蓝光影碟机是用蓝色激光读取盘上的文件。因蓝光波长较短,可以读取密度更大的光盘。那么蓝光为什么可以读写密度更大的光盘呢?这要从激光谈起:

蓝光影碟机读写用的激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光,其波长就是红光波长的一半.由于红光波长有700纳米,而蓝光只有400纳米,所以蓝激光实际上可以更精确一点,能够读写一个只有200nm的点,而相比之下,红色激光只能读写350nm的点,所以同样的一张光盘,点多了,记录的信息自然也就多了。

Blue-Ray Disk是蓝光盘,是DVD的下一代的标准之一,主导者为索尼与东芝,以索尼、松下、飞利浦为核心,又得到先锋、日立、三星、LG等巨头的鼎力支持。存储原理为沟槽记录方式,采用传统的沟槽进行记录,然而通过更加先进的抖颤寻址实现了对更大容量的存储与数据管理,目前已经达到惊世骇俗的100GB(这个应该是双面双层的容量)。与传统的CD或是DVD存储形式相比,BD光盘显然带来更好的反射率与存储密度,这是其实现容量突破的关键。

与蓝光相对的是HD-DVD阵营,原本东芝已经加入蓝光阵营,然而利益的分配以及相关技术特性诱使东芝断然退出该组织,转而联合NEC开发 Advanced Optical Disk,并且得到DVD-Forum的鼎力支持,改名为HD DVD。由于蓝光DVD和当前的DVD格式不兼容,直接加大了厂商过渡到蓝光DVD生产环境的成本投入,因此大大延迟了蓝光成为下一代DVD标准的进程。不过另外一位DVD论坛的主要成员东芝则带来了一款和蓝光完全不兼容的新技术AOD(Advanced Optical Disk)光盘。由东芝和NEC联合推出的AOD技术相比于蓝色激光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兼容当前的DVD,并且在生产难度方面也要比蓝光DVD的生产难度低得多。但是东芝已经于08年2月19日宣布将停止生产HD-DVD播放器。

蓝光光盘的直径为12cm,和普通光盘(CD)及数码光盘(DVD)的尺寸一样。这种光盘利用405n蓝色激光在单面单层光盘上可以录制、播放长达27GB(单面单层)的视频数据,比现有的DVD的容量大5倍以上(DVD的容量一般为4.7GB),可录制13小时普通电视节目或2小时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蓝光光盘采用MPEG-2压缩技术。

相关概念:

MPEG-2
MPEG的全称是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压缩标准是针对运动图像而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在单位时间内采集并保存第一帧信息,然后就只存储其余帧相对第一帧发生变化的部分,以达到压缩的目的。 MPEG压缩标准可实现帧之间的压缩,其平均压缩比可达50:1,压缩率比较高,且又有统一的格式,兼容性好。
MPEG-2标准是在继以VCD和MP3为代表的MPEG-1产品成功受到到肯定后,于1994年所推出压缩标准,以实现视/音频服务与应用互操作的可能性。MPEG-2标准是针对标准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在各种应用下的压缩方案和系统层的详细规定,编码码率从每秒3兆比特~100兆比特,标准的正式规范在ISO/IEC13818中。MPEG-2不是MPEG -1的简单升级,MPEG-2在系统和传送方面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和进一步的完善。MPEG-2特别适用于广播级的数字电视的编码和传送,被认定为 SDTV和HDTV的编码标准。DVD影碟就是采用MPEG-2压缩标准。
一般采用.mpg、.tp和.ts为后缀的HDTV文件就是采用的MPEG-2压缩的。

MPEG-4
近年来,MPEG-4悄悄地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在最新出品的DV(数码摄像机)、PDA、手机,以至于视频点播、卡拉OK、监控系统等产品说明上,都陆续出现“MPEG-4”字眼,一场取代MPEG-2的市场大战似乎即将打响。
MPEG-4于2000年经国际标准组织ITU和ISO审核后,成为国际视频压缩标准之一。MPEG-4压缩采用了MPEG-4的视频压缩方式,配上 MPEG-1的音频压缩方式(MP3),生成了图像质量接近DVD,声音质量接近CD,却有着更高的压缩比。与以往的“老前辈”MPEG-2相比,MPEG- 4除了具有惊人的数据压缩比,经过MPEG-4的压缩的文件尺寸可以达到MPEG-2的1/3,而仍然保有极佳的音质和画质。可以用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因此满足了低码率应用的需求。
但是由于MPEG-4标准派生出各种规格,例如DivX、XviD等等,代表着不同规格利益的商业集团和一些支持免费共享资源的技术团体相互争斗的结果,导致各种MPEG-4规格的兼容性很差。在播放MPEG-4压缩的视频文件时,往往让人们不知道如何选择。
采用MPEG-4压缩的视频文件的视频文件一般后缀名为.avi,很容易与微软的AVI格式混淆,不容易直接从后缀名辨认,只能通过解码器来识别。

WMV-HD
WMV-HD是由软件业的巨头微软公司所创立的一种视频压缩格式。其压缩率甚至高于MPEG-2标准,同样是2小时的HDTV节目,如果使用MPEG-2 最多只能压缩至30GB,而使用WMV-HD这样的高压缩率编码器,在画质丝毫不降的前提下都可压缩到15GB以下。
WMV-HD,基于WMV9标准,是微软开发的视频压缩技术系列中的最新版本,尽管WMV-HD是微软的独有标准,但因其在操作系统中大力支持WMV系列版本,从而在桌面系统得以迅速普及。在性能上,WMV-HD的数据压缩率与H.264一样,两者的应用领域也极其相似,因此在新一代主流视频编码标准霸主地位的争夺之中,双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下一代光盘规格“HD DVD”和数字微波广播电视等领域。
一般采用.wmv为后缀的HDTV文件就是采用的WMV-HD压缩的。
目前DVD论坛已经初步批准将微软的MPEG-2、H.264和WMA-HD作为下一代DVD即HD-DVD技术的强制执行标准。

H.264
H.264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所制定的新一代的视频压缩格式。H.264最具价值的部分无疑是更高的数据压缩比。在同等的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数据压缩比能比当前DVD系统中使用的 MPEG-2高2-3倍,比MPEG-4高1.5-2倍。正因为如此,经过H.264压缩的视频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带宽更少,也更加经济。在 MPEG-2需要6Mbps的传输速率匹配时,H.264只需要1Mbps-2Mbps的传输速率。
与MPEG-4一样,经过H.264压缩的视频文件一般也是采用.avi 作为其后缀名,同样不容易辨认,只能通过解码器来自己识别。

x264
x264是一个基于h.264的免费开源的视频Codec,属于后起之秀,已经受到众多Riper的青睐,但是与Xvid相比,其在解码时对硬件的要求更高。

DivX
DivX 是一项由 DivXNetworks公司发明的,类似于MP3的数字多媒体压缩技术。DivX基于MPEG-4标准,可以把MPEG-2格式的多媒体文件压缩至原来的10%,更可把VHS格式录像带格式的文件压至原来的1%。通过 DSL或cable Moden等宽带设备,它可以让你欣赏全屏的高质量数字电影。无论是声音还是画质都可以和DVD相媲美。同时它还允许在其他设备(如安有机顶盒的电视、 PocketPC)上观看。由于Divx后来转为了商业软件,其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表现相对欠佳,在竞争中处于了劣势。今年6 月,DivXNetworks公司推出了最新的Divx6,有一定提高。CHD新近制作的一部分HDrip就采用了这一最新的编码技术。

Xvid
XviD是一个开放源码的MPEG-4 多媒体解码器,它是基于OpenDivX而编写的。XviD是由一群原OpenDivX义务开发者在OpenDivX于2001年7月停止开发后自行开发的。XviD支持多种编码模式,量化 (Quantization) 方式和范围控,运动侦测 (Motion Search) 和曲线平衡分配 (Curve),动态关键帧距 (I-frame interval),心理视觉亮度修正,演职员表选项,外部自定义控制,运动向量加速 (Hinted Me) 编码,画面优化解码等众多编码技术,对用户来说功能十分强大。这也是目前被Riper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技术。

有损压缩:
简称YSYS,意思是将经过解密的原汁原味的数码信号进行压缩,以便装入容量较小的盘面里。有损压缩所产生出来的DVD盘片,无论图像还是声音质量都会有所下降。

AC3音质:
1994年,日本先锋公司宣布与美国杜比实验室合作研制成功一种崭新的环绕声制式,并命名为“杜比AC-3”(Dolby Surround Audio Coding-3)。1997年初,杜比实验室正式将“杜比AC-3环绕声”改为“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Surround Digital),我们常称为Dolby Digital。
  杜比AC-3提供的环绕声系统由5个全频域声道和1个超低音声道组成,被称为5.1声道。5个声道包括左前、中央、右前、左后、右后。低音声道主要提供一些额外的低音信息,使一些场景,如爆炸、撞击等声音效果更好。除了超重低音部分外,其余皆是全频段Stereo声道,48KHz,16bit,且现场拍摄时每个声道皆是独立麦克风来录制,所以AC-3的后环绕声道拥有完整的定位能力。
  AC-3发展当初是为了应用在电影院上的,AC-3音效因为胶卷的空间实在有限,所以AC-3音效的数据是存放在胶卷上,齿孔与齿孔的中间,这部分的空间实在太小了,所以杜比的工程师只好将他们认为人耳听不到的地方加以删除,藉以节省空间,这种破坏性的压缩还是会造成失真的,但是为了迁就原有器材上的限制,这也是逼不得已的做法。
  AC-3数据的流量,两声道是192Kbps,大约是未压缩数据的8分之一大小,5.1声道的流量是384Kbps~448Kbps,最高可提升到 640Kbps,越大的数据流量代表越小的压缩比例,音质相对的会更好,可听到的细节也会多,但Dolby AC-3将S/N比控制的很好,所以影响的重点就是可听到的细节多寡与否了。

mp3 VBR:
VBR和rmvb里的vb是一个意思,就是可变码率(Variable Bit Rate)。mp3音轨是制作DVDrip的时候将AC3音轨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一般大小在AC3的1/2到1/3。这个解码一般不需要另外装就可以播放了。

ogg:
ogg是类似mp3的一种音乐压缩格式,有些制作者认为ogg比mp3表现的更加优越,因为采用了ogg的音轨,不过从现在看来,主流还是mp3。

DTS音轨:
为 Digital Theatre System 的缩写,即数码影院系统。它是1996年底推出的一种源自剧院模式开发的数码环绕声系统。DTS 系统不仅具有 AC-3 相似功能,更加强了其纵深定位交叉效果。DTS 芯片容量为 1536kbps,压缩传输比为 4:1;而 AC-3 芯片容量为 448kbps,压缩比为 10:1。正是由于DTS 信息容量的增加,音色更加优美,不但可以聆听 Hi-Fi 音乐,同时也可以欣赏爆棚影视软件。
  由于DTS 以 20bit 在 48kHz 的频率中工作,提供 6 声道信息,它所创造出的音域环绕声效果,能满足众多AV 发烧友最挑剔的要求。听音者完全被这种气势所包围,真正体验360 度数码环绕音响效果。  
  DTS 和杜比数字在音质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声音力度强劲,声音的上升和切入都很尖锐,音场的透明感清晰可闻,尤其是丰富的低音效果表现得更加激烈火爆。后者在低音方面缺少丰富的力度,声音的上升和切入就显得有些暧昧。也就是说DTS 在某些细节和分辨力方面比AC-3还略胜一筹。它的另一个特点是能重放发烧友追求的HDCD,这就意味着DTS的声音表现能显著地超越目前任何最好的CD 录音。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DTS格式的CD出品了。
从技术上讲,DTS与包括Dolby Digital在内的其它声音处理系统是完全不同的。Dolby Digital是将音效数据存储在电影胶片的齿孔之间,因为空间的限制而必须采用大量的压缩的模式,这样就不得不牺牲部分音质。DTS公司用一种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把音效数据存储到另外的CD-ROM中,使其与影像数据同步。这样不但空间得到增加,而且数据流量也可以相对变大,更可以将存储音效数据的CD更换,来播放不同的语言版本。

关于DVDRip的一些常识

PROPER—> 完美版
DUPE—>与别的组织Release有重复
UNRATE—>未删节(好)
R-RATE—>有删节(不好)
WS —>宽银幕版本的影片
FS—>4:3 全荧幕版本的影片(有些影片DVD中同时有WS和FS两种版本,Rip出来就要有两种Release)
Bad IVTC —>画面有不可去处的拉丝(不好的版本)
Bad Aspt —>画面比例不正常(不好的版本)
LIMITED —>指在美国有限上映的片子,很多外国片都这样
WITH EXTRAS—>带花絮
INTERLACED—>隔行(可看见横的扫瞄线)
NUKED—> 画质太差,被FTP的管理员废掉
SUBED —>内嵌硬字幕(画面内不能消去)
CAM—> 摄影机拍影院银幕,带有影院音响(夹带观众笑声,不好)
Telesync, TS—>摄像机拍影院银幕,从影院放映机直接接线输出
Telecine, TC—> 胶版,直接转电影拷贝,转电影拷贝
DVD SCREENER —>用于观摩或展示的DVD
SCREENER, SCR —>用于观摩或展示录影带
WORKPRINT,WP—>工作录影带(导演剪接版,与发行版不同 )
Director Cut —>导演剪接版
TDX—> 传统DivX制作规则,不符合规则就不会被接受或被NUKE
INTERNAL—>不太符合TDX标准的作品,一些是自己做着玩,还有一些是那组织认为依照TDX无法做到满意的质量,但不依照TDX做又会被NUKE,所以只好INTERNAL,有些比较值得收藏。
STV—>指没有也不会有美国影院公映这部片,或者是在影院放映前已经在电视上放过
OST—> 原声大碟

另:
NFO文件名常识:

Incl.Keygen—>包含有注册器
keygen only—>只含注册器
WinALL—>适用于所有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一般是指95 98 ME 2000 XP 2003)
Trainer—>密技
Cracked—>破解版本(对原文件进行了修改)
MAC OSX—>Macintosh平台上的软件
NUKED—>发布的内容违犯规则或存在问题因而被取消,别的小组可重新发布。
Ebook—>电子书
Repack /Proper—>重新打包/正确的(对上一个不成功的破解的修正)
Plug in—>插件
regged—>已經注册了的軟件
retail—>零售版
READ.NFO—>一般表示有某种特别说明
DIRFIX nfo—>说明文件修正,一般只有一个nfo文件
BiLiNGUAL—>双语版本
MutilLiNGUAL—>多语言版本
PHP.NULL—>;PHP完整脚本程序
ASP.NULL—>ASP完整脚本程序
Incl.Patch—>带有破解补丁
WORKING—>先前已有组织释放,但是不能完整工作,当前的释放是完整工作的。
Licensed—>带有许可文件
FiXED—>重新修正版
Unlocker—>解锁补丁
Cheats—>作弊修改器
ALL.ACCESS.CHEAT—>通关秘籍

关于字幕的下载使用问题

DVDRIP格式的电影一般都不带字幕,很多刚接触的朋友对如何给DVDRIP电影下载和使用字幕都不太熟悉.我这里给大家提供点帮助:

1. 进入字幕站,在这几大站点都有醒目的搜索提供给我们,搜索方式有电影名称,导演,演员等等,在射手网上搜索字幕文件的时候,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那就是同一个电影文件在网络上很有可能有多个不同的版本,比如有的电影还流传一个“未删节版”,有的电影有单碟装的还有双碟装的。这些在搜索字幕的时候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如果版本不统一,很有可能会在播放的时候造成不同步的现象。

2.完成下载相应的字幕文件之后,需要把下载的字幕文件和电影文件放到同一个目录下面。然后需要把字幕文件和电影文件改成同一文件名称,这其中不包括文件的扩展名。一般来说都是习惯把字幕文件改成和电影文件相同的名称。例如下载某电影为abc_def.ghi.avi,相应的字幕文件为abc_def.srt(或者abc_def.idx和 abc_def.sub)。修改后的字幕文件为abc_def.ghi.srt(或者abc_def.ghi.idx和 abc_def.ghi.sub)。有两点需要注意:如果大家的系统设置的是“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一般只显示文件的名称,而不显示文件的扩展名。既然扩展名已经被隐藏,修改的时候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例如某一电影文件名字是abc_def.ghi.avi.avi, 那这一文件的前缀名称就是abc_def.ghi.avi,修改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多注意。

还有的srt字幕文件,在srt之前还有有类似chs的字样。其中的chs是表示的保留语种的类型,这需要作为文件名的一部分一起保留下来。
因为windows有自动识别文件的功能。例如rar文件, 或者已经被”写字板”识别过的srt文件。如果系统能够识别出来,都会自动显示成各自专用的类型图标。(如rar文件显示的“被捆在一起的三本书”)这些字幕文件里,windows并不显示出它们的扩展名,这时修改文件名字时,仅仅需要输入电影文件的名称就可以了,例如abc_def.ghi。如果原有的字幕文件的类型不被WINDOWS识别, 例如idx和sub文件, 这时候修改文件名字时,不但需要输入电影文件名,而且还要把扩展名也要输入进去。如上面的例子,你就得需要把字幕得文件名改成 abc_def.ghi.idx以及abc_def.ghi.sub才行。

3。字幕文件名称修改完成之后,运行相应的播放软件,Vobsub就会自动启动并且调用相应的字幕文件进行播放。

DVDRip中的NFO是什么

  我们下载的DVDRip里,经常会有一个后缀名为*.nfo的文件,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所以把它当垃圾直接给删掉了!其实,NFO文件只是记录了影片制作者在制作该片时的各项数据信息,删与不删并不影响大家对影片的欣赏!但是,如果懂得如何看这些信息,那么对一部电影的清晰度、音效、容量大小、发布日期等等就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根据信息来决定是否值得一下了!目前,在国内宽带条件普遍还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这个NFO文件可就派大用场了!现在国内大多数的电影论坛里,缺少NFO的影片是不允许上传的!

Title …………………..: Brotherhood of the wolf
Release Group…….: FiT
Ripper ……………….: Jamqin
Release Date ……..: 10/13/2003
DVD Retail Date ….: N/A
Video Format …..: XviD
Video Bitrate ….: 1576KBit/s
Aspect Ratio …..: 1.85:1
Resolution …….: 640 x 272
Audio Format …..: AC3
Audio Bitrate ….: 448Kbps
DVD Runtime ……: 2:24:36
Frame Rate …….: 25.000 fps
Language ………: FRA
Subtitle(s) ……: Chs
***enre …….: PAL
Archives ………: 47 x 15MB x 3
IMDB Rating…….: 6.2/10
http://www.imdb.com/title/tt0314353/

Title…………..: 影片的英文名称;
Release Group……: 压制该片的组织名称;
Ripper………….: 该片的压缩制作者,就是我常说的“鸦片员”;
Release Date…….: 压制该片的日期,通常格式为 “月/日/年”;
DVD Retail Date….: 该片的DVD版本的发行日期,格式为“月/日/年”;
Video Format…….: 压缩编码方式,XviD是目前DVDRip最流行的编码,之前有DivX-)3.11 和 DivX 5.X;
Video Bitrate……: 视频流码,数字越大则影片图象质量相对越好!普通DVDRip在700K以上,而RMVB则只有450K,RM则大部分到不了400K;
Aspect Ratio…….: 画面的长宽比,一般2.35:1或1.85:1指的是16:9,而4:3则为全屏;
Resolution………: 画面的分辨率;
Audio Format…….: 音频编码格式,效果依次为 DTS > AC3 > MP3 ;
Audio Bitrate……: 和视频流码一样,数字越大表示音效越好;
DVD Runtime……..: 影片播放时间,格式为“时:分:秒”;
Frame Rate………: 画面每秒的贞数;
Language………..: 影片对白语言;
Subtitle(s)……..: 外挂字幕的语种;
***enre………: 影片制式;
Archives………..: 影片的容量大小及分包的数量,一般标准格式为 1CD=14.3M x 50 ;
IMDB Rating……..: 世界上最权威的电影数据库IMDB对该片的评分,相当一部分电影网站不允许上传低于4.5分的影片;

  还有一些NFO中会附带影片的更详细信息,如导演、演员、内容简介等,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NFO文件有专门的查看器,不过一般情况下用记事本就可以打开。其实NFO并非DVDRip所特有,很多软件、游戏等等都会附带有相应的NFO制作信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DVDRip中NFO遵循的是国际通用原则,所以里面只能用英语记录相关信息,而不允许采用其他语言(包括中文)。

关于DVD的一些知识
以下内容主要转自:DVD不完全手册、MOV99等论坛。

一、什么是DVD
  D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即数字视频光盘或数字影盘,它利用MPEG2的压缩技术来储存影像。也有人称DVD是Digital Versatile Disk,是数字多用途的光盘,它集计算机技术、光学记录技术和影视技术等为一体,其目的是满足人们对大存储容量、高性能的存储媒体的需求。DVD光盘不仅已在音/视频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将会带动出版、广播、通信、WWW等行业的发展。它的用途非常广泛,这一点可以从它设定的五种规格中看出来:
  DVD-ROM——电脑软件只读光盘,用途类似CD-ROM;
  DVD-Video——家用的影音光盘,用途类似LD或Video CD;
  DVD-Audio——音乐盘片,用途类似音乐CD;
  DVD-R(或称DVD-Write-Once)——限写一次的DVD,用途类似CD-R;
  DVD-RAM(或称DVD-Rewritable)——可多次读写的光盘,用途类似MO。

  从下面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DVD优于CD、VCD:
  1、大容量和快速读取∶大多DVD与一般CD的大小相同,直径约12公分(也有8公分的),由二个厚度各为0.6mm的基质层粘贴而成,采用多面多层的技术,即每一面光盘可以储存双层信息,一张光盘最多可有四面的储存空间,DVD利用聚焦更集中的红光镭射提高了每单位面积的储存密度,因此可说其储存空间是空前的大,(表一)将各种不同储存形式的储存容量和适用规格做了整理。此外,利用较短波长的镭射和较密集的信息坑制作,可以使单层DVD的最大读取率达 11.08 Mbit/sec,相当于八倍速的光盘机。
  2、高分辨率的视频:采用MPEG2标准影像压缩技术的DVD,其分辨率可达 720×480,远超过VCD的352×240。MPEG2具有可弹性调整视频读取率的能力,因此可以在保有原画面品质的情况下,大量节省信息的储存空间。此外,DVD player内建的Letterbox和Pan and Scan的显示模式还可调整16:9或4:3电视的画面宽高比例。
  3、高传真的音质∶DVD可利用更精确的取样精度转换类比信息,并且将传统的二声道扩充至5.1声道,让人们真正进入多声道的世界。

二、关于DVD的6个区域码
  美国电影协会为制定区域码所划分的六个地区
  六区域码分别是:
  第一区(Region1):美国、加拿大、东太平洋岛屿
  第二区(Region2):日本、西欧、北欧、埃及、南非、中东
  第三区(Region3):台湾、香港、南韩、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第四区(Region4):澳洲,纽西兰,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岛屿
  第五区(Region5):俄罗斯、蒙古、印度半岛、中亚、东欧、北韩、北非、西北亚一带等
  第六区(Region6):中国大陆
  所以如果某个电影名称包含 R5 之类的关键字的话,指的就是Region5的意思。

  基本上,当某DVD影片决定不推出第六区的版本时,我们需要另外购买一套能够播放非六地区DVD片的设备,因而有买得起DVD播放机买不起DVD光盘的说法;所以才会有破解版的DVD播放设备,而DVD光盘套件也有提供数次的区域码更改机会。不过要提醒朋友们的是,只有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出版的DVD影片才有这样的限制,而非DVD原始规格的规定,也就是说,非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出版的DVD影片都没有区域限制,一般称为自由区域码 (FreeRegionCode)或称全区片。

  美国八大电影公司:
  1、华纳(WarnerBros’)
  2、哥伦比亚(Colombia)
  3、20世纪福斯(20thCenturyFOX)
  4、派拉蒙(Paramount)
  5、环球(Universal)
  6、UA(UnitedArtist)(007)
  7、MGM(MetroDogwynMayer)
  8、华德迪斯尼(WaltDisney)

  DVD规格的制定要回溯到’94年的12月。话说CD的创始者Philips和Sony在发表了利用精密编码技术和光学原理读取的单面双层光盘 MMCD(Multimedia CD)规格之后不久,以Toshiba和Time Warner为首,并结合了ioneer/Zenith/Hitachi和MCA等21家厂商的加盟阵营,公布了利用贴合技术,使光盘可双层录制的 SD(Super Density-Digital Video Disc)的规格。
  两派厂商互不相让,美国的电影业者和电脑业者于是极力敦促双方协议统一规格。95年12月终于确定所谓DVD的初步规格,并组成了“DVD十大授权联盟厂商”,主导未来DVD的各项规格制定。规格虽然确立,但美国的消费电子制造商协会CEMA,和握有最多影像资源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却在此时强力要求日本的DVD Player制造厂商加装“防止拷贝管制系统”,而光盘片上则要编注不同的“区域码”以资辨识。
  美国电影协会旨在保护业者的软件不受盗版的伤害,然而不法业者其实仍然可进行整盘的拷贝。加装“防止拷贝管制系统”的电路非但没有达到防拷的意图,反而增加了硬件制造商的成本,甚至增加了软件设计的复杂程度。
  至于区域码辨识则是将全球分为6大地区,每个地区所发行的DVD-Video只能以当地制造的光盘机来播放。美国电影协会坚持使用区域码辨识,主要是因为每部电影在世界各地上映时间不同,为避免电影未上演,DVD-Video却先行上市的利益损失,遂以区域码加以控制,让一地区的电影上映后,已加码的 DVD再推出。为了顾及业者的权益,美国电影协会相当强势,但最新的决议却是让北美、日本和西欧地区的光盘机享有不受区域码的限制。

三、D5、D9、D10和D18
  DVD盘都由上下两片片基组成,每片片基上最多可以容纳两层数据,DVD光头能够通过调整焦距来读取这两层数据。在制作过程中,把数据读取面向外,两片片基粘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盘完整的DVD盘。
D5 ,DVD-5 的简写,即单面单层(SS-SL或Single Side Single Layer),最大4.7G,一面数据,另一面一般印刷了文字或图案。
D9 ,DVD-9 的简写,即单面双层(SS-DL或Single Side Double Layer),最大8.5G,一面数据,另一面一般印刷了文字或图案。
D10,DVD-10的简写,即双面单层(DS-SL或Double Side Single Layer),最大9.7G,两面都是数据面。

D18,DVD-18的简写,即双面双层(DS-DL或Double Side Double Layer),最大17G, 两面都是数据面。
四、关于Closed Caption(简称CC字幕)
  所谓CC字幕者,隐藏式字幕是也!其实多数CC字幕和剧本是一样的,里面除了对白之外,还有现时场景的声音和配乐等信息,之所以做CC字幕,在国外主要是为了方便有听力障碍的残障人士。在普通的电视机上是无法看见CC字幕的,而在电脑上是可以看见的。在普通电视上收到看CC字幕,需要购买专用设备,不过目前国内尚未见到……(flyerzeng)

以 “08.08.03.matrix.reloaded.ws.dvdrip.divx-pr0nstars”为例,从它的文件名可以得到以下信息:08.08.03这是发表日期2003年8月8日。matrix.reloaded这是影片的名字。ws表示宽荧幕(1.85:1)。dvdrip表示影片来源。divx表示影片使用的编码pr0nstars为发行组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是matrix.reloaded的dvdrip版本,由 pr0nstars组织在2003年8月8日发布,你需要安装divx解码器才能观看,并且,它使用的是1.85:1的图象(正常影片是2.35:1,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版本上下有黑边,它的实际有图象的部分还是2.35:1的)。

原文在: http://www.mtime.com/group/filmov/discussion/143290/

20090113 补充一些电影分级的内容:
============================================
众所周知,虽然很多人在呼吁,但是中国大陆并没有相应的电影分级制度,对此,咱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不做评论了.
中国台湾的分级制度:
* 普遍级(简称“普”级):一般观众皆可观赏。
* 保护级(简称“护”级):未满6岁之儿童不得观赏,6岁以上12岁未满之儿童须父母、师长或成年亲友陪伴辅导观赏。
* 辅导级(简称“辅”级):未满12岁之儿童不得观赏,12岁以上18岁未满之少年需父母或师长注意辅导观赏。
* 限制级(简称“限”级):未满18岁之人不得观赏。
中国香港的分级制度:
* I级 适合所有年龄
* II级 儿童不宜
o IIA级 不适合儿童,建议有家长指导
o IIB级 不适合青少年和儿童,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
* III级 限18岁及以上人士
其中IIA、IIB级是劝告性质,儿童和青少年仍可入场观看;III级电影则严格执行年龄限制。坊间所谓的四级片即是拥有连III级也不能有的镜头的电影,如性器官大特写。
日本的分级制度:
* 一般:不限年龄。
* PG-12:12歳未满(小学生以下)建议成人伴随观赏。
* R-15:15歳未满(中学生以下)禁止入场。
* R-18:18歳未满禁止入场。
美国的分级制度:
* G级(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 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有些镜头可能产生不适感,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特别辅导级,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 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 NR 或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 M,X 或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国难日

1个小时后,离四川发生8级地震就已经1个星期了.
很多网站论坛都关了,包括咱们ubuntu论坛,已经是灰色的了…接下来几天都不能逛论坛了.
什么都不说了: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默哀…

ipv6

哈哈,我也用上IPv6了,先纪念一下我的第一个IPv6公网地址:

inet6 地址: 2001:f10:5001:4a0::2/128 Scope:Global

原理简介:

利用現有 IPv4 網路,透過二端建立起一條 隧道(Tunnel) ,Server端透過這個 Tunnel 發送一組 IPv6 位址給另一端,使兩端可以使用 IPv6 封包在 Tunnel 內傳遞,如同現行很熱門的 VPN應用,是同相道理,使用者在外可使用公司內部私人網路,一樣是透過 Tunnel 建立,公司內部網段 IP 在 Tunnel 內傳遞,只不過這時換成 IPV6 封包。

ubuntu环境的具体方法:
先下载这个包,解压,安装方法在 tspc-advanced/INSTALL 文件内,大致说一下:
1.进入tspc-advanced,执行 make target=linux 编译
2.执行 sudo make target=linux installdir=/usr/local/gw6c install 安装
3.编辑/usr/local/gw6c/bin/gw6c.conf 文件,找到server=那行,改为: server= tb.ipv6.apol.com.tw
4. cd /usr/local/gw6c/bin/ 然后执行 sudo ./gw6c ,如果看到类似:

Gateway6 Client v5.0-RELEASE build May 16 2008-12:30:00
Connection to tb.ipv6.apol.com.tw established.

这样的输出,就表示成功了,哈哈.
5.看看你的ifconfig输出,是不是多了点什么?再试试 ping6 ipv6.google.com 哈哈,很爽吧…还有,可以直接用 http://zh.wikipedia.org.sixxs.org 访问中文维基了哦~
6.如果以后常用的话,把 /usr/local/gw6c/bin/gw6c 加进rc.local吧 :)

参考资料: http://www.apol.com.tw/ipv6/ipv6-tb-1.html (windows及其他平台的方法也请看这里)

fusion-icon

用上了fusion-icon,其实本来不想用这个的,一直开着compiz很好,但是我这A卡,好像开着compiz运行一些opengl的程序(如googleearth),就会有问题,一闪一闪的.
现在运行opengl程序前,都要用 fusion-icon 把 WM改成metacity,哈哈,还好也不算太烦.不过还是期待着A卡的驱动能越来越完善,其实8.04里面的驱动已经比7.10里的好了不少了.
顺便说下: 源里已经有fusion-icon的包了.直接apt就可以装.

最近又加了两个firefox的插件

分别是 User Agent Switcher 和 Split Browser.
前者的作用是 可以使firefox发送给服务器的browser head 信息改成 IE等,让部分只支持IE的网站可以在firefox下正常浏览.当然这个只是表面的而已,如果站点用了仅IE支持的非标准的脚本和控件的之类的话,还是不能正常浏览.
后者的作用就是可以把firefox的页面显示根据用户需要,切割成很多小块,每块里面都可以独立显示一个页面,这样就可以同时浏览多个网页啦,对于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宽屏用户来说,这个应该比较有用.尤其是像我这种大分辨率的.
其他我装的插件还有: Adblock Plus,CHM Reader(目前还不支持ff3,灰色的),GooglePreview,Torbutton(不支持ff3)等.

纪念一下今天的地震

今天下午2点半左右,我在公司上班,正盯电脑,感觉眼前一晃一晃的,头很晕,屏幕都看不清了,当时我还以为是自己太累了,导致眼花呢,就赶紧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下下,等我再睁开眼睛,一切都正常了,我也就没多在意了…几分钟后,网上就流传说是地震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就是地震的感觉啊….
其他的都不说了,保佑受难的同胞们能顺利渡过难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