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LAZY bones?
AN ancient AND boring SITE

分类: 'CLI软件' 的归档

实时磁盘使用情况分析──iotop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电脑用着用着,硬盘灯开始狂闪,硬盘也发出咯咯的读盘声,但是你又不知道到底是那个进程出了问题?
这时候你也许就要用到 iotop 了,这个小小的命令行工具的功能,只要看名字就可以明白,不就是 IO 的 top 嘛!而且,用法也和top很像哦,直接执行iotop会每秒汇报各进程的磁盘读速度和磁盘写速度,排序好以后输出.甚至 -b -n 之类的选项都是和top命令一样的: 执行 iotop -bn1 会输出当前各进程的磁盘IO信息,并退出~
另外,值得自己编译内核的用户注意的是,iotop需要打开 CONFIG_TASKSTATS 和 CONFIG_TASK_IO_ACCOUNTING 这两个内核选项才能正常工作.

音频处理领域的瑞士军刀──SoX

SoX 是命令行下的一套音频处理组件,由于其功能强大,号称”音频处理领域的瑞士军刀”.
那么SoX到底有什么功能呢?它可以播放/转换/录制多种音频格式文件,包括但不限于mp3/wav/ogg/flac/avi/wmv/pcm/gsm等,要了解完整的支持格式,可以参见官网的介绍.
其中,播放/转换/录制 分别对应 paly/sox/rec 几个命令,没错,大名鼎鼎的play命令正是SoX的组件之一,哈哈,现在感觉到它的强大了吧?
下面用几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PCM和GSM的音频,幸好有SoX.就以这些文件为例,mp3之类的常用文件格式就更轻松了:

播放wav文件:

播放pcm文件,由于格式的不确定性,需要指定编码方式和码率,如果给的值不对,就会听到变调的声音了,哈哈:

播放gsm文件:

把gsm文件转换成wav格式:

把gsm文件转换成8k采样率A率的pcm格式:

把wav文件转换成8k采样率A率的pcm格式:

把声卡的声音录制成wav格式,默认应该是48k采样率16bit量化的双声道Signed PCM编码.这些参数都可以指定:

厉害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libmagic包的故障,gentoo下的sox有时候不能根据扩展名来识别声音格式了,会报 no handler for detected file 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charset=binary’ 的错误,所以上述命令都加了-t参数直接指定格式,就没问题了.

一个命令把几千张照片压缩了

数码相机拍的照片,已经积累了很多个G了,于是就都备份到光盘里保存了,但是怎么处理硬盘上的数据呢?rm之觉得可惜,毕竟光盘没有那么方便,不能随时查看,但是放着又太大太浪费硬盘空间了,现在的相机一张都有3~4M的.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张照片压缩以后,把小图片留在硬盘上,这样即可以快速查看,又不是很浪费硬盘空间,于是有了这个命令:
注意此命令会删除当前目录及子目录下的所有jpg文件,最好是理解以后,再执行

把当前目录及子目录下的所有 xx.jpg 压缩成横竖分辨率都为原尺寸的30%的 xx_.jpg 文件.对于我的相机来说,压缩后的大约800*600的大小对于屏幕浏览来说已经足够了,而每张300K左右的尺寸也很经济.
没有convert命令的同学需要检查是否装了 imagemagick 包.
PS:真庆幸自己没在用windows了,如果是win下,估计又得上网找所谓的”绿色版图像批处理软件”了,问题是:即使找到了,能完全合我的心意吗?称心了,要找注册码吗?找到注册码了,确定不含木马病毒吗…Orz

转:lsof用法小结

lsof在我看来算是那类很少用到却功能强大的生僻命令.因为生僻,所以经常忘记参数,而且2~3千行的man页,也经常会让人发晕.所以,偶尔看到这用法小结,转载记录一下,以便日后查找.
原文链接

lsof是一个用来显示被打开的文件的强大而有用的工具。在Unix系统中,任何事物都是文件(everything is a file),pipe是文件,IP sockets是文件,unix sockets是文件,目录是文件,设备是文件,inodes是文件。
一些有用的例子:
当在lsof后边没有跟任何参数时,该命令将会列出当前系统中被所有进程打开的所有文件

下边这几个命令指出打开某文件的进程

下边将会打印出占用httpd可执行文件的进程的进程号(仅仅是进程号,在编写shell脚本是有用)

显示出那些文件被以k打头的进程名的进程打开,以bash打头,和以init打头:

显示出那些文件被以courier打头的进程打开,但是并不属于用户‘zahn’

显示被zahn和apache打开的文件

显示那些文件被pid为30297的进程打开:

显示所有在/tmp文件夹中打开的instance和文件的进程。但是symbol文件并不在列

显示所有打开的端口

显示所有打开80端口的进程

显示所有打开的端口和UNIX domain文件:

显示那些进程打开了到www.akadia.com的UDP的123(ntp)端口的链接:

—————————————————-
translated from @ www.akadia.com

thank 寂寞烈火 for the reason of http://bbs.chinaunix.net/viewthr … &extra=page%3D5
—————————————————–
lsof还有很多参数,如果能够熟练使用将会对日常的系统管理非常有用。希望大家把一些还知道得技巧加以补充

BotCalk

谢谢lerosua写的介绍,我就基本上抄现成的了,哈哈~

BotCalk是近来我和lerosua搞起的一个项目,目的是丰富jabber聊天室里的聊天环境。目前你也许能在 linuxcn@conference.jabber.org 里遇到一个叫 iBot 的家伙,就是它了.
当然也是个学习的过程。主程序改自gloox里的聊天室测试代码。botcalk把聊天室里的消息发送到一个管道,而有个脚本读取消息处理后再发送到另一个管道上。botcalk会循环读这个管道,然后把信息发送出去。
原理有些粗糙,目前就这么实现了发送链接读取网页标题的功能。但bug在于机器人登录后似乎导致聊天室不太正常,吃掉某些人发出的信息。
BotCalk 代码地址在 http://code.google.com/p/botcalk/ ,通过svn取得吧
编译botcalk需要gloox 1.0beta2以上版本,
需要的配置文件bot.conf:

然后执行目录下的bot.sh即可。

目前这个机器人还很粗糙,所以以上仅学习参考使用.

PS: lerosua兄还写了个连载的小说,大家一起去围观吧~

GAppProxy

其实这个好东西TX已经介绍过了,但是我还是想再罗嗦几句,就算是给好东西打打广告吧。
下载了python语言的源码,打开一看,出奇得简单,一共两个文件,连注释也才400行左右,不知该夸作者牛还是夸python强大,呵呵,其实肯定是两者皆是吧。
我目前在的教育网号称是不能访问国外的网站(残废啊。),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cn域名的国内空间的blog也不能访问,于是只能找代理了,嘿嘿。这个的速度还是不错的。
需要的朋友在这里下载。

linux下架设个人电台的方法

两年前(基本上刚好是两年了),我还在用windows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win下架电台的文章,后来不用windows了,基本上也就没搞过这个事情了,最近看到有个icecast,就忍不住试了一下,在这里汇报下结果。
首先用于广播的,不用说就是icecast了,安装也就不说了,emerge或者apt-get随便,反正不是难事。装完以后,稍微修改一下 /etc/icecast2/icecast.xml ,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很好懂,是xml格式,注意 icecast–limits–clients 是最大用户数,按需修改;icecast–authentication–source-password是源密码,这里随便设置一个,后面要用到的;admin-user和admin-password是web管理的时候的用户名和密码,按需修改;listen-socket — port 默认是8000可以不用动,注意这个端口不仅是web管理的端口,也是音频源的连接端口。其他的基本上默认就没问题了。
然后是用于产生音频源的软件,有如下几个选择:

  • darkice :只能从声卡获得数据,还需要播放器支持。同时声卡要被占用,重采样以后可能会对音质有影响,我没有用这个。
  • ices 2.X :支持声卡模式和文件模式,但是文件只能打开ogg格式的声音,我这里ogg格式的不多,基本没用
  • ices 0.X :这个系列的倒是支持从mp3文件获取流,但是不管是gentoo还是ubuntu的源里都没有,需要自己编译。我下载了 ices 0.4 ,编译安装后,怎么配置都连不上源,而且软件包里面自带的文档居然有很多无效的内容,照着配是会出错的,还得我看源码才配置好,但是还是不能把数据送到icecast,出现了 socket error。。。
  • mpd :这个是我试成功的一个,mpd/mpc的用法可以自己google一把,这里就稍微提下不同点。

mpd用于icecast唯一的区别就是在 /etc/mpd.conf 里面,audio_output 那段要如下设置:

好了,配置完了以后,就
sudo /etc/init.d/icecast start
sudo /etc/init.d/mpd start
启动服务,再用你的mpc控制mpd播放,就可以对外广播啦。
收听广播,执行 mplayer http://your-IP:your-port/mpd 就行了。还可以用浏览器打开 http://your-IP:your-port 就可以看到当前播放的信息等,用之前说的web管理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还可以看到更多信息和进行更多操作。

查询IP的脚本和增强的traceroute

查询IP的脚本不是我写的,是AutumnCat以前发在ubuntu-cn上的,用的数据库是纯真IP数据库,可以下载脚本放到PATH变量覆盖的目录,并下载数据库文件,解压后把脚本里的 DataFileName 一行指向数据库的真实位置,最终达到这样效果:

然后就可以这样使用增强的traceroute了:

以上就是从我这里访问本blog和google的路由信息,很醒目吧,当然如果常用的话,可以保存成脚本更方便。
顺便纪念一下出来40个小时左右就被及.艾服.达不留掉的牛博国际网站:

SQLite简介

SQLite大致就是”SQL lite”,也就是一个微型的SQL解释器.它的赞助商和使用者包括mozilla,adobe,symbian等软件巨头,也算是来头不小了.
说它微型,那么它到底有多微型呢?我们可以看看它的可执行文件的大小,linux版本的打包文件是203.93 KiB,解压以后是350.88 KiB,是不是很微型呢?
除了微型之外,SQLite主要还要以下特点:

  • 无须配置: SQLite不需要安装,直接解压可执行文件即可运行.
  • 没有服务进程: SQLite无须通过TCP/IP等通信协议提交SQL到服务端,处理后再返回结果.
  • 单个数据文件: SQLite将用户数据存于单个普通文件里面.也就是说用户只要有数据文件的读权限,就可以读取所有数据;有写权限也能改变数据.
  • 数据文件可跨平台迁移: SQLite本身是跨平台的,它的数据文件同样也是跨平台的.数据文件和平台的字节序无关,也和CPU的位数无关.直接复制数据文件就可以实现数据迁移.
  • 紧凑: 如上所述,SQLite的运行环境非常小,如果在编译的时候去掉不需要的功能,可以减小至170KiB,用于嵌入式环境也是没问题的.
  • 松散数据类型: 不同于其他数据库的严格的数据类型检查,SQLite在尝试类型转换失败以后,允许在任何表的任何列里面插入任何类型的数据(一个例外是:整型的主键列里面只能存整型数据)
  • 变长的数据记录: 任何文本都是VARCHAR
  • 可读性很高的源码: 普通的程序员都能读懂,关键的变量和函数都有详细的注释.
  • SQL语句编译成虚拟机器语言: SQLite把SQL语句预编译成一种类似机器预言的代码,程序员可以方便得打印出代码及代码的执行结果,这样对debug很有好处.
  • 完全的公开: SQLite的源码可以任意下载使用,没有任何约束和版权(一些文档和测试代码是受开源license保护的).
  • SQL语言扩展: SQLite可以模块化地添加扩展,以增强其功能

说了这么多特点,那么,SQLite究竟怎么使用呢?
在一般的linux发行版下,安装 sqlite 这个包以后,就可以使用 sqlite3 这个命令来创建和处理数据库文件了.windows/DOS则下载这个文件解压到系统目录,mac则是下载这个文件.
安装完毕以后,就可以用

这个命令来创建一个空的数据库文件了.
然后,你可以用以下命令来建立一个含有两个列的表:

然后可以这样查询出需要的数据:

很简单吧~
下面展示一下,SQLite在C语言下的用法,同样用的是上面那个test.db,我们建立一个test.c,内容为:

进行编译,完成之后,执行

怎么样,相当简单吧~

注: 文中部分内容翻译和参考自官方文档和man页.

新的dlmp3

两年多前,我写过一个自动下载百度mp3的脚本,后来百度曾经更换过几次页面结构,我也跟进维护了一段时间:,.
但再后来,由于觉得自动下的歌曲质量还是不如手工,加上已经有别人写的软件了,这脚本就丢那没管了.
直到昨天,收到 You Sheng 发来的邮件,说他还是比较喜欢那个脚本,百度改了页面之后又帮我修改了脚本,还写了个python来处理那凯撒加密,我觉得很感动,真的要谢谢他.
另外不禁感叹,难道这就是开源的力量?嘿嘿.
来自 You Sheng 的脚本可以在这里下载.